南京熙南里有个奥灶馆,你啊晓得撒?
都说江苏昆山人聪明,有胆识,敢吃螃蟹,全国百强县昆山几乎垄断第一名已经多少年了。我对昆山的了解,知之甚少,可能还不如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也许正是我对昆曲的初步了解,使我知道了昆山。前几日,坐落在朝天宫的江苏省演艺集团昆曲院院长李鸿良先生受邀专门到昆山做过一场报告,这也许是昆山人宣传自己的一种独特方式吧。
昆山除与昆曲直接关联外,还有一样东西,也是他们的最爱,也是他们的文化符号,每至昆山,好友必推荐“奥灶面”让我品尝。可把“奥灶面”与南京联系在一起,我重来没有想过。昆山的地域性决定其饮食偏甜、偏淡,几乎没有受到外来同化。可南京就不一样了,南京的“大萝卜”特性,决定其饮食全国各地人大多可接受。要把“奥灶面”馆开到南京,似乎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可这就是“昆山精神”,他们真的把店开到南京了,而且开到南京熙南里文化街区,开到了这个被六朝历史融合、具有高贵气质的街区。
熙南里街区,除深厚的人文气息,还有时尚的丽人气质,什么芬尼根酒吧、fish tang coffee、维多利亚港咖啡、瓦库茶馆、城门里火锅、国香馆、且熹园茶社,眼花缭乱。可就在这里,昆山“奥灶馆”确实冲出了昆山鸟笼,南京熙南里为它见证,也许用不了多少时间,“奥灶馆”还会北上南下,甚至随着昆山经济步入海外。
熙南里“奥灶馆”招牌古朴,店堂典雅,如同展馆。在这里品尝“奥灶面”,吃的不是一碗普通面条,而是昆山人的追求,昆山人的梦想。
关于“奥灶”两字的来历,民间有以下两种说法。其一是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品尝此面后御赐了“奥灶”的名字。还有一种说法则是,奥灶馆的前身是天香馆,由一个叫陈秀英的人接手后发扬光大。但陈秀英年纪大后手脚慢,眼睛也看不仔细,故被老食客戏称为“鏖糟面”。鏖糟是昆山土语,就是不太干净的意思。谁知这个怪名称反倒使它不胫而走。解放后,“奥”替换了“鏖”,“灶”替换了“糟”。
推荐原文